建材之城讯:经过一番思量,张颖鸿还是在自己家的工厂搞起了机器换人,成为深圳压铸行业里首批“吃螃蟹”的中小企业一员。
张颖鸿是深圳市龙岗区祥顺鑫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祥顺鑫公司)的小老板,在机器换人风潮席卷全国之时,二十出头的张颖鸿今年1月份毅然买进十台自动化装备。为此,他不得不另租了一个新工厂。
然而,像他这样顺利“吃上螃蟹”的企业还不多,龙岗区主要的3家稍大规模的压铸企业因各种原因还在观望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资金不足、生产线改造难、风险大等原因,让不少中小企业处于观望状态。“中小企业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,”不少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向记者反映。
机器换人最大问题是成本
张颖鸿初步算了一下,以一台机器3个工位,每位工人薪水4000元/月来算,机器换人后,一台机器只需要1名员工,这意味着,张颖鸿每台机器每月可以省下2/3的人工成本。
如此巨大的诱惑使得张颖鸿们都盯上了机器换人。但是,资金成为机器换人的主要考虑因素。
据了解,张家的工厂一次性买进10台自动化设备共耗费几十万元。1月份至今,工厂员工减少了1/3。
祥顺鑫公司机器换人进行得风生水起,但龙岗区压铸行业的3家龙头企业,却迟迟还没有动静。
张颖鸿告诉记者,据他了解,同行老大哥们迟迟未进行机器换人,主要是成本问题。“不像我们就十多台机器,他们都是四五十台的需求规模,如果全部换掉,需要考虑前期资金投入的问题。”“一套设备下来也要十几万元,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很难承担的,”东莞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告诉记者。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机器换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以及投入产出比问题,”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拓斯达)市场部区域经理刘旭涌给出了与其他行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。
拓斯达电商品牌总监徐双彪表示,虽然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可以申请补贴,但是企业需要一次性付款给机器人制造企业,然后才能拿到补贴资金。一次性拿出全部货款对中小企业压力很大,所以很多企业宁愿选择用1~2年向机器人厂商付清费用,而不愿申请补贴。
另外,据他透露,由于机器换人补贴政策的漏洞,导致部分用了机械手或者机器人的企业没得到补贴,没采用的反而拿到了补贴。“因为政策说的是‘机器换人’而不是‘机器人换人’,也不是‘机械手换人’。一些企业会利用这个漏洞,上一些机器设备,就去申请补贴。”
代工厂自动化升级难度大
除了成本的考虑因素外,东莞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告诉记者,机器换人不仅是引进一台机器,而是将牵涉到厂房的改造。“以东莞为例,厂房都比较密集,空间较窄,这也是阻碍东莞本地企业机器换人的一大因素。”
张颖鸿表示,老厂房的规划往往不适合上线新的自动化生产线,因此需要对厂房做大改造,这也是中小企业不敢贸然进行机器换人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“如果重新搬厂或者改动原厂地址的话,费用甚至可能占到工厂一半的产值。这对我们而言成本压力是非常大的。”张颖鸿告诉记者。
为了上马自动化设备生产线,张颖鸿新租了一个工厂,重新装修。“我们原来的工厂没有搬,这就相当于多开了一家分厂。”
刘旭涌也告诉记者,他接触到的客户中,不少中小企业因为机器换人对厂房的改动大,从而在机器换人上显得谨慎,“因为要衡量投入和产出比。”
除了厂房设备改造的代价较高外,由于国内中小企业多为代工企业,产品更新迭代频率快,厂房设备改造所需承担的风险比较大。
祥顺鑫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五金模具制作、加工,通讯类产品外壳、中板等加工。张颖鸿告诉记者,祥顺鑫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就是针对手机中板加工的。“国内外手机都需要手机中板,量很大。只有产品量大,我们投入的机械手才值得。量不大的话,投入生产线反而是一种负担。机械手只适用于个别量非常大的产品。”
徐双彪也表示,企业多以代加工为主,这是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通病,他们很难标准化产品,这使得这些企业无法进行自动化升级。“企业今天生产LV包,明天就生产安踏鞋子了。人可以灵活,但自动化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。生产线只能微调,要动‘大手术’的话,这条生产线就没有价值了。”
拓斯达销售总监张朋表示,中小企业订单一般为一年期,但自动化设备都是定制化的,非通用型。“除非在订单期内达到一定回报,否则是否上马自动化设备,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。”“这是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比较痛苦的现实。他们可能非常想自动化,但做不了。而且这一情况在包括3C的各行业加工厂商中比较普遍。”徐双彪说。
另外,实体经济降温,部分代工企业更担心的是订单量的问题。“今年可能有订单做,到了明年还有没有就很难讲了。机器人买进来,没有订单再转手出去的话会有很大的损失,这个也是企业担忧的问题。”天津晟华晔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赛认为。
机器换人后人去哪里?
此外,部分中型企业往往还需要顾虑“机器换人,人都去哪里”这个问题。
据了解,龙岗区三大压铸企业仍然采用人工传统方式生产。“当地企业削减劳动力的时候要考虑到,对当地的流动人口会不会带来影响。说白了,我们要保证家乡的人有事做。”张颖鸿表示。
徐双彪也表示,“确实有很多企业考虑到社会责任,还在犹豫要不要进行自动化升级”。
据了解,祥顺鑫公司实行自动化升级之后,短短几个月,工厂员工人数从300多降至不到200人。
深圳另一家压铸企业相关人士则认为,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成正比,因为大厂的社会责任更强,地方政府在厂房租金、税收或者政策等方面都会向其倾斜。“所以有的时候这些原因倒逼企业不能去做(自动化),但这只是企业不进行机器换人的一个小原因。”
张颖鸿指出,除了社会责任,裁员还涉及企业管理的大变动。“自动化升级后,首先裁掉的肯定是高龄劳动力,他们难以适应自动化升级,但往往他们就是跟着企业一起成长的一批人。如此一来,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。”“早期我们工程师与客户对接的时候,工厂员工就说,‘你们来了我们就失业了。’确实,我们也纠结过这个问题。”张朋告诉记者。
徐双彪认为,目前大家都在极力逃避,但这个问题总会来。“这必然会有一个阵痛。阵痛有多大要看能否逐渐、分批地将人转移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,这考验着政府,也在考验生产制造企业。”
建材之城是专注于装修,家居,建材,家装等圈子的行业信息和如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问题,敬请登陆建材之城http://m.jc68.cn/